钟南山教授曾经在报告中说:“对孩子的生命教育,应该是孩子教育的最基础的色彩,所有的一切,都应该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心上。”

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幼儿童真的拯救、对幼儿做出一个真正的引导、让幼儿学会珍爱、保护自己的生命、引导他们尊重和珍爱大自然和其他生命体,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得到生命的尊严与幸福,从而欣赏、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。
因此,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,尊重幼儿主体地位,尊重他们的兴趣,通过讲述有关生命形成、繁衍、对生命保护和关爱的小故事,感动幼儿,激励他们去热爱、保护生命。

在我们班的植物角就上演了一场对生命探究的游戏活动。
小鱼不见了
突然有一天孩子们发现植物角的小金鱼不见了,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,关于小鱼的失踪,孩子们有了很多的猜测...
棒棒糖说:应该是这个水太脏啦,所以小鱼就死了……
阳阳说:那鱼死了应该要浮起来的啊,应该是猫把鱼吃掉了,因为猫喜欢吃鱼。
为了了解真相,孩子们想到了通过查看监控确定凶手,调取监控后,找到了真正的凶手---一只小胖猫。看到这个结果,有的孩子很生气,有的孩子很惊讶,有的孩子开始思考猫为什么把我们的小鱼偷吃掉?
教师的反思:
事件发生到这里,孩子们围绕着小金鱼不见了产生了很多的话题,但我们的活动究竟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?我决定先观望,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?
保护小鱼?抓小猫?
围绕着小鱼不见了这个话题,孩子们出现了两个不同方向的兴趣点。菀菀、开米和乔乔开始自发的保护、照顾起了小鱼,他们定时为小鱼(教室里仅剩的一条小鱼)换水,定时给小鱼喂食。
而哼哼和小宝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。
哼哼说:“我们下一次可以再买几条鱼,然后做一个陷阱,把猫吸引过来。我们挖一个很深很深的陷进,就像游泳池那么深,猫就跑不出去了。”
要制作一个陷阱的想法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了很多的思考。
老师的思考:
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,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思考,大部分孩子对这个新的思考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。每天的话题就围绕着做一个怎样的陷阱在进行。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点,更好支持孩子们做陷阱这一想法,我在美工区域里提供了材料---纸箱。

陷阱变身记
陷阱1.0——纸箱陷阱
第一次尝试
在第一次的尝试中,孩子们热情高涨,但是在制作陷阱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:
如何让陷阱透气?
如何固定陷阱?
如何吸引猫?
……
陷进制作完成,放学后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的尝试,结果如何呢?显而易见---失败了。
问题 | 材料 | 办法 | 结果 |
如何成型 | 双面胶 | 粘 | 失败 |
透明胶 | 粘 | 成功 | |
如何透气 | 剪刀 | 用力戳 | 失败 |
木锤 | 9:00—11:30 | 失败 | |
小铁锤 | 使劲凿 | 成功 | |
如何固定 | 绳子 | 拴在小方桌上 | 成功 |
如何吸引猫 | 画笔 | 9:00—11:30 | 失败 |
小球 | 放在陷阱里 | 失败 |
教师的思考:
幼儿的游戏持续进行,他们的奇思妙想和果断的行动,让游戏有了更多的互动和有趣的环节。孩子们从最开始如何做陷阱,到对生命有了敬畏与思考。成功的将一个奇妙的想法,变成了现实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获得了自我认同和成功感。
第二次尝试
第一次失败后,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思考,如何才能让陷阱发挥它的作用呢?
如何吸引猫?
小宝带来了新的小鱼,天译为陷阱画上了标识箭头,希望能够吸引猫的到来。
如何固定门?
在将小鱼放进陷阱中时,毛豆发现大门固定不稳,几乎已经要掉落下来了。涵涵和毛豆利用白纸粘、打孔后用绳子固定等方法终于将门固定住。



陷阱调整好后,开始了第二次的尝试,这次会成功吗?
第二天的早上,龙龙发现陷阱里的鱼已经不见了,鱼缸也歪倒在陷阱里。
毛豆说:“我知道为什么没有抓住猫了,第一是我们的陷阱不够牢固,第二是它吃了东西就走了,这两个问题最关键。”
哼哼补充道:“我们应该用更坚固的材料,比如木头。”
小宝:“我们还可以用更多的食物,比如鱼干,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生命死了。”
老师的思考:
游戏中,认真的开始思考猫的生活习性,想到了用猫喜欢吃的鱼来引诱它。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,制作了标志箭头想指引猫到陷阱。在解决陷阱门的问题上,更是体现了孩子们积极探索,找寻办法的游戏态度,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提升。在活动后的讨论中,幼儿对生命有了更多的尊重,珍惜生命的意识开始萌芽。
陷阱2.0——木头陷阱
更换诱饵
到底什么才最能吸引猫?
孩子们将自己觉得能吸引猫的食物带到了学校,进行了实验,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是火腿肠被吃掉了,第二次实验是火腿肠和排骨被吃掉了。孩子们感叹道:原来这只小猫喜欢吃火腿肠。
“
更牢固的陷阱
为了更好的支持孩子的游戏,教师将木头、钉子、扎带投放到了区域内。
第一次尝试
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到了木质陷阱的制作中,但是由于铁锤只有两把,孩子们自动的分成了小铁锤组和大铁锤组。两组的因为选择的木头不同,在制作中出现了不同的制造风格。
老师的思考:
这一次的尝试在出现了木条不够而被迫暂停。孩子们对制作陷阱的热情愈发高涨,孩子们学会了和伙伴间相互配合去完成任务。但是在制作陷阱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,缺乏计划性,在制作前缺乏思考。
第二次尝试
——分工合作,制定计划
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,孩子们开始有意识的制定计划,分工合作。
——如何固定成陷阱?
四个“木门”制作完成,如何将门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大问题。毛豆尝试了很多次用钉子连接“木门”,最后都以失败告终,在空中锤头也没有办法使上劲,这可如何是好?
巧用扎带,快速固定。
老师的思考:
游戏到这里还没有完结,孩子们制作陷阱的经验也越来越多。每一次尝试之前,多了对任务的思考,开始有目标的修建陷阱。“小木工”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,但是如何快速正确的将钉子钉入还未想到更好的方法。我们的活动还将继续,我们的陷进还会有3.0,4.0版本,也期待在探索的过程中,孩子们还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……


撰稿/图片:杜肖
编辑:杨超
审核:马聃
终审:杨帆

让每一位孩子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
0816-2981788